且看网络窃贼的伎俩
熊梅生 / 文
网络有窃贼,我早已有所闻,前两年也遭遇过,散文《父亲的宽容》最早被人剽窃,甚至我的“一剪寒梅”博客被人“山寨”,从博客的题眉“文学芳草地,心情伊甸园”到部分文章,被人一锅端走,成为那个人的博客,李逵遇到了李鬼。被我稍加谴责后,原以为会天下无贼了,谁知道最近在整理我的博客文稿时,又有了令我震惊、愤懑的发现。几个窃贼手法之卑劣、灵魂之贪婪令我“是可忍,孰不可忍”!
有一个标榜为“世界经理人管家 · 拉丁舞鞋” 的博客空间里,作者大言不惭地高挂了一篇题为《银杏环抱的地方——湖州》的文章,仔细一读,我哑然失笑,此君把我的散文《银杏环抱的地方——宣堡摭忆》偷去,只是把“宣堡”统统改为“湖州”。宣堡乃举国皆知的银杏之乡,建有“江苏省古银杏森林公园”,湖州是浙江一个市,虽有银杏,但与银杏之乡完全风马牛不相及。如果说这位“拉丁舞鞋”的剽窃是图个名的话,那么下面一位剽窃者则是心地贪婪的强盗。
有一个名为“百姓杂文网”的博客,标注作者是“红火”。这位仁兄不但把我的散文《秋虫声声》窃为已有,而且特别贴出告示:“ 转载请注明转自百姓杂文网 ,http://www.newsus.com.cn但凡标明来源为“百姓杂文网”的,转载时请先向作者:红火 支付版税”,我的“秋虫”竟成了他敛财的工具,真是无耻之尤!
此前我也曾发现浙江一位退休教师把我的《秋虫声声》变为他的博文,我留个言提醒他侵权了,也就算了。对名为“红火”心地很黑的窃贼,必须加以痛斥!
为了揭露此类人物的嘴脸,我把有关页面原样复制于后:
拉丁舞鞋
copy Bookmark http://my.icxo.com/430618
空间管理 您的位置: 世界经理人管家 ? 拉丁舞鞋 ? 日志
银杏环抱的地方——湖州
上一篇 / 下一篇 2009-04-29 09:26:13 / 天气: 晴朗 / 心情: 高兴
查看( 1 ) / 评论( 0 ) / 评分( 0 / 0 )
|
又是大寒时节,“鸭脚叶黄鸟桕丹,草烟小店风雨寒。”(陆游),银杏叶黄与鸟桕叶红相掩映,构成一幅美丽的彩色风景画。每当我沉醉在这诗情画意之中,总会怀念那一片银杏环抱的地方。六十多年过去了,岁月的流逝抹不去我对湖州的记忆,那里是名符其实的“银杏之乡”。1968年春,我怀揣一纸调令,退伍回家乡来到这个地方,曾把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留在这里,而这个银杏环抱的地方,也成为我记忆中美丽的永恒。
湖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,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,这座城镇离杭州,上海不远。她有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情韵,没有皖南古镇高墙深宅的雅致,然而却有着独特的风景与情致:周围街巷错落,银杏树成片成林,连绵不断。城镇周围、房前屋后、路旁沟边,随处可见树干笔直、枝繁叶茂的古银杏。
被称作“金色活化石”的古银杏,给这片土地带来四季醉人的美景。春风吹拂大地,原先光秃秃的树枝上,渐渐吐出嫩绿青翠的银杏叶,一片盎然春意、无限生机;盛夏时节,郁郁葱葱,树冠如盖,浓荫蔽日,树下凉爽怡人;秋风阵阵,,青翠的树叶染上金黄,累累金色果实压弯树枝,四处飘香。进入深秋,一片片形同折扇的银杏叶纷纷飘落,仿佛无数金色蝴蝶翩翩起舞,煞是壮观。落叶给地面铺上一层柔软的金色地毯,成为孩子们滚打摸爬的乐园。而此时我的脑海里涌现的是郭沫若脍炙人口的散文:“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,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,而且又会飞出满园蝴蝶……”银杏的黄叶就像是纷飞的枯蝶,在淡淡的忧伤中绽放最后的美丽。成为了初冬季节里最富诗意的风景,让我久久沉醉其中。
每年中秋前后,是银杏收获的时节,有银杏树的人家忙得不亦乐乎。大人、孩子齐上阵,用长长的竹竿把成熟的果实打下,堆起来,沤上几天。接着或用脚搓,或用手揉,除去银杏果实的皮肉,再用水淘洗,留下果实的核,那就是“白果”。在都市长大的我,第一次看到做白果时,充满了好奇,只觉得大开眼界。
湖州,这座银杏环抱的城镇使我魂萦梦绕。前年,我和老伴重返菱湖,徜徉在古银杏林中,银杏叶沙沙的絮语,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一首遥远而古老的歌谣,更回想起一首终生难忘的恋歌。这里是我与老伴初恋的地方。我们一对来自江南都市的青年人,在这里相逢、相知,陷入了“银杏之恋”。古老的银杏树见证了一对年轻人白头偕老的爱情。
秋虫声声
人气:293 [文/红火|博客|百姓杂文网] Tags:秋色 虫声
-
摘要:一声声鸣叫,是无梅一生的讴歌,是生命尽头最高亢的绝唱
窗外月色朦胧,白天的雨让空气变得格外清新,阵阵凉风送来的不只是惬意,还有一声声秋虫的浅唱低吟。真是“一雨秋声尽入虫”啊!
“瞿瞿瞿瞿……” 蟋蟀在墙缝里鸣叫,“吱吱吱吱……”纺织娘在草丛弹奏,“叮铃、叮铃……”那是金钟儿(油蛉)在歌唱。夜阑人静,窗外院中各个角落的虫鸣,时而清亮,时而低沉,高低错落,起伏有致。秋虫声声勾起我对儿时的回忆,那时候,夏末秋初最爱听墙角、草丛、瓦砾堆里蛐蛐的鸣叫。只要侧耳一听,我和小伙伴就能分辨出,是真正的蟋蟀,还是没用的油葫芦、棺材头、白米饭。如果叫声清脆响亮、悦耳高亢,那准是体壮油亮、口齿坚利的猛将。我们一定会小心翼翼循声而去,捉住它,冠之于“红袍大将军”或是“大元帅”,希望它打遍街巷无敌手。那时候,油蛉的低唱,给我们这些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,蛐蛐的鸣叫更是令我们兴奋的天籁之音。
岁月流逝,人非昔日,而虫声依旧。透过薄薄的窗纱,一声声、一阵阵秋虫的鸣叫,借着微凉的秋风传到耳边,我的心不由得一阵颤粟。“松涛竹籁,风来则响;春鸟秋虫,时至则鸣。”活跃了一夏一秋的草虫,在霜降之后大部分将生命终止,只有少数冬眠至来年的春天,难怪古代诗人笔下的秋虫充满悲情:“天秋木叶下,月冷莎鸡悲”(莎鸡即纺织娘),“促织甚微细,哀音何动人”,大有一种虫子将死,其鸣亦哀的感叹。生命如此短暂,诗人们悲天悯人,抑或是顾影自怜。
倏忽间不知在哪只蟋蟀的带领下,窗外秋虫的低吟慢唱,变成激越高亢的大合唱,此消彼涨,遥相呼应,仿佛潮涨潮落,一浪逐一浪。此时,我的心中全然没有了季节的伤感。只感到,既是生命,有诞生就有死亡。这些曾经是无畏的斗士、勤劳不缀的歌手,在生命大限将至之时,依然放声高歌,那一声声鸣叫,是无悔一生的讴歌,是生命尽头最高亢的绝唱.
博友题诗
评论